top of page

从养育方式到爱情模式:未被满足的依恋需求如何跨越三十年影响你

作为心理咨询师,我观察到那些在关系中反复经历信任危机的人,往往共享着某种「心理时差」——他们的情感反应模式,始终停留在生命最初未能完成的重要对话里。


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与周围的人建立着亲密关系,而婴儿期的依恋体验对我们后期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。最初的依恋关系通常是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之间的情感纽带,这种关系帮助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建立安全感、信任感,甚至形成对人际关系的认知。然而,婴儿期依恋体验的缺失可能会深刻影响我们后期的情感发展,尤其是在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时。


一、依恋缺失的隐性传递:母婴互动中的情感语法

婴儿期的依恋体验通常通过亲密的身体接触、情感交流和照顾者的回应来形成。这段依恋关系在婴儿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,成为他们日后与他人交往的基石。


婴儿在「原始母性贯注」中形成对世界的根本信任。婴儿期的依恋缺失让孩子在内心深处建立了“他人不可靠”这一信念,尤其是当父母或照顾者对孩子的需求反应不一致时


  • 情感镜映失败:婴儿的焦虑未被看到和包容(成年后表现为无法识别自我情绪)

  • 过渡性客体缺失:未能建立从共生到分离的安全缓冲(导致成年亲密关系中的边界混乱)

  • 反向照顾启动:过早成为照料者的情绪容器(形成“我必须完美才值得被爱”的核心信念)


二、成年关系中的代偿性叙事:三种创伤的当代变形


1. 回避型依恋

  • 核心信念:“靠近意味着被吞噬”

  • 行为表现:用知识型亲密替代情感亲密(只讨论思想,不触及感受);在对方表达需求前先行撤离

  • ta可能会这样说:“我不需要任何人,但我羡慕那些需要别人的人”


2. 焦虑型依恋

  • 核心信念:“爱必须不断被检验才存在”

  • 行为表现:制造危机测试忠诚度(无故消失、挑起争吵);将伴侣的社交圈感知为潜在威胁源;用身体融合焦虑替代情感联结(过度强调性接触频率)

  • ta可能会这样说:“如果他真的爱我,就应该承受我所有的黑暗”


3. 混乱型依恋

  • 核心信念:“我注定要毁掉自己的幸福”

  • 行为表现:在承诺临界点制造破坏性事件;对稳定关系产生生理性不适(心悸、失眠);交替扮演受害者和加害者角色

  • ta可能会这样说:“当Ta终于完全属于我时,我就开始厌恶这种确定感”


三、咨询室中的修复框架

虽然婴儿期依恋体验的缺失对后期信任的建立有深远影响,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无法弥补,相反,通过适当的干预和心理支持,完全可以修复和调整这些影响。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策略:

a. 提高自我觉察

成人在意识到自己缺乏信任感的来源时,第一步是增强自我觉察,识别出自己在关系中对信任的焦虑源于过去的依恋缺失。通过深入理解过去的影响,个体可以更有意识地面对自己的情感需求,而不是被过去的经历左右。

b. 心理治疗的支持

依恋理论导向的心理治疗(如情感聚焦疗法EFT)有助于个体识别和调节不健康的依恋模式,尤其是那些源自婴儿期的不安全依恋。通过治疗,个体可以重新学习如何建立健康的信任,改善与他人的情感连接。

c. 增加正向的情感支持

通过在成人阶段与他人的互动中建立安全和信任的关系,个体可以逐渐弥补过去的缺失。例如,与值得信赖的朋友、伴侣建立亲密关系,通过相互支持、理解和尊重,让自己重新感受到信任和被爱的安全感。



婴儿期依恋缺失的影响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动消失,但通过理解、修复和支持,个体可以逐渐恢复对他人的信任。信任并非与生俱来,它是通过安全的依恋关系和健康的情感支持逐步建立的。如果你希望进一步了解如何修复婴儿期依恋缺失的影响,或需要专业心理支持,欢迎访问我的网站 wang-tingting.com



作者Ting 心理 / Ting Counselling 是一名在香港和加拿大安省注册的心理咨询师,专注于帮助客户解决焦虑症、抑郁症、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等心理问题。

 
 
 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焦虑型依恋的童年

焦虑型依恋的核心创伤,往往始于照料者提供情感回应的「随机性」。在理想状况下,婴幼儿刚出生时,需要依靠照料者持续、稳定、充满关爱的养育方式来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。对于那些在童年经历中缺乏稳定回应与情感支持的孩子而言,他们往往会形成焦虑型依恋模式:孩子一方面极度渴望亲密关系与关注...

 
 
 
愤怒是表面,背后其实是...

在心理咨询或情绪管理的探讨中,愤怒常常是来访者提起的一种情绪问题。愤怒其实是是一种次级情绪(secondary emotion),也就是说它在帮我们掩盖更脆弱、更深层的初级情绪(primary emotion),如悲伤、恐惧、羞耻或无助。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是愤怒,而在水...

 
 
 
自我怀疑:为什么你无法相信别人的赞美?

自我怀疑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现代职场和学习环境中的心理现象。你可能在给完presentation、完成小组作业或结束会议后,尽管周围的人都给予肯定与赞扬,但内心仍然无法真正接受自己的表现。那么,是什么在背后引发了这种情绪呢?...

 
 
 

Comments


工作微信:

twcounselling

邮箱:

twcounselling@hotmail.com

工作时间:

​预约

香港 加拿大多伦多 注册咨询师个人心理辅导咨询

  • XiaohongshuLOGO
bottom of page